中國科學院的《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發展預測和對策研究》專案近期完成。該專案建議中國國家發改委加快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展進度,並建議在2030年完成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研製及實驗工作,並於2040年把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商業化。
美國空間能源公司(Space Energy)是一家致力於宇宙空間太陽能、空間能源光伏板等業務的公司,該公司的CEO Stephan Tennsel日前表示, 全球目前每年都有數十億美元投入到開發更快更可靠的空間運輸中,而光伏板價格的下降,使建造和發射1GW發電量衛星的成本顯著降低了。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將成為未來新能源應用的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的這一專案標誌這中國業界也開始關注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這一領域。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最初是美國麻省裏特諮詢公司的工程師Peter Glaser博士提出,他設想面積達50平方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其中每塊電池板不斷調整角度面向太陽並能產生數千瓦的能量。
由於國土面積太小,日本對於建設太空太陽能發電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福井大學正在研製高約200米、寬約2公里的大型反射鏡狀裝置,計畫將其發射到距地球約3.8萬公里的軌道。三菱電機、京都大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計畫進行電力轉變為微波的技術實驗,有望在2025年之後實現太空進行太陽能發電。